知识工程建设的成熟度模型
当前企业对知识管理日益重视,据调查显示,有71%的中国企业认为企业业务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特有的知识,依赖于员工掌握的技能;只有23%的企业表示尚未开始关注知识管理;有40%和35%的企业分别处于知识管理项目的调研准备和正在实施的阶段。
知识管理市场在繁荣发展的同时,也存在诸多问题。KMC(中国知识管理中心)的《中国知识管理现状、问题和趋势:2012中国知识管理实施调研结果分析》中指出,其中一个让KM(知识管理)供应商和客户越来越头痛的问题,是KM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结合不紧密,在所有受访企业中发生率高达56%。这个问题被严重诟病的原因,是它对于企业的KM建设具有双重杀伤力:一方面企业投入巨大人力、财力梳理知识,建立管理平台,改变组织制度,重塑企业文化,引发变革中的不可避免的动荡;另一方面,新建立的系统和知识竟然与员工的日常业务活动不能自然结合,不能立即显现出“知识资本”对于生产率的显著正向影响力,而且还会造成员工日常工作的忙乱,反而在短期内降低了效率,损害了组织内部对于KM变革的信心和期望。由此,业界人士提出了“知识工程(Knowledge Engineering,简称KE)”的概念,意图在这个方面迎刃而上,突破性地解决现有问题,引导企业顺利转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。
知识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,不仅仅是一套软件的交付,它是人、技术和流程协同发展的过程,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。知识工程实施的成熟度模型(Knowledge Engineering Maturity Model,简称KEMM),用来衡量一个组织综合运用知识、实现目标的能力。KEMM模型定义了五个级别,分别为1-无序级、2-觉悟级、3-共享级、4-涌现级和5-适应级。